趨勢一:云是連接現實與虛擬孿生世界的基礎平臺
數字孿生、元宇宙、軟件定義一切等數字技術對物理世界進行模擬重構是一個必然趨勢,云是連接現實與虛擬世界的重要基礎環境。
云計算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5G網絡、區塊鏈等技術融合應用,實現對現實世界物質、關系和思維等元素的數據溯源和預測、場景再現和預演,打通了與虛擬孿生世界之間的聯系通道,人們可以從“上帝的視角”洞察物質、組織、人以及制度、文化之間的相互關系和作用,隨意“穿梭”于現實世界和孿生場景之中,進一步增強對整個世界的理解、洞察和控制。
孿生工廠已經呈現出著這樣的場景。生產設備、傳感器和PLC(可編程控制器)的數據在ESB(企業服務總線)/SOA(面向服務架構)系統的支持下被采集到PLM(產品全生命周期研發)和MES(制造執行)等系統之中,構成智能制造平臺,這些數據連同企業經營數據都納入到數據中臺中,通過數據治理、建模分析,輸出各種數據應用,支持供應鏈計劃、制造成本管理、生產優化、設備監控等具體管理領域之中。
趨勢二:企業應用系統從封裝式向組裝式(應用市場)轉變
隨著云計算技術發展和云應用理念的演進,云服務的使用門檻不斷降低,云技術將由專業的技術部門、技術人員下沉到業務部門與普通用戶。云產品將進一步化繁為簡,以更“親民”、開箱即用及應用市場的形態,降低企業管理者和普通用戶的使用門檻,云服務的普惠能力進一步加強。
企業SaaS的核心價值在于提供戰略落地能力、線上交易能力、流程協同能力、數據驅動能力,有經驗的企業服務商將結合豐富的服務經驗和最新的技術架構,把原來需要封裝成一個大型系統軟件的功能拆分成不同應用組件,方便企業根據不同需求進行組裝。
趨勢三:集中式算力向與邊緣計算動態平衡,引發新流量之爭
技術進步推動性能提升、成本降低的云計算模式迅速普及,激發了數據量和計算需求的顯著增加,打破既有的成本與效益平衡,導致集中式云計算出現算力瓶頸。隨著5G技術的普及應用,邊緣計算能力的增強,尤其是面向客戶端口功能(UPF)的增強,使得算力可以根據不同需求在IDC中心和邊緣節點間進行合理分配、動態平衡。
建立數據驅動型企業是其在數字時代提升競爭力的關鍵能力,企業對數據計算能力和速度都有更高的需求。以預算目標制定為起點、年度績效評價為終點,建立圍繞核心目標的多級監控、決策、指揮體系,提供數據反饋、預警、完成業財稅一體分析,需要運算的數據量在快速增長,領導對數據決策的實時性要求也越來越高。未來的數智運營模式是“強化大腦”、“解放雙手”、“管理穿透”,多維度數據分析能力讓數據觸手可及,助力企業數據洞察。
隨著SaaS應用逐步從企業管理的“邊緣”應用向核心板塊滲透,數據的計算課題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離最終用戶更近的邊緣節點將成為未來云廠商話語權的決定性因素,云服務行業的競爭熱點從云資源到云技術,最后走向云流量的競爭。
趨勢四:以混合云為底座加速推進企業數智化浪潮
單純的私有云部署成本高昂,在應對需求變化上不夠靈活,而在公有云上企業缺乏對數據安全的控制,運營成本也隨資源擴展而增加。混合云結合了兩種或更多種類型的云環境,基于混合提供了強大的基礎架構,最少中斷、更高效率、更強適應性和更好的安全性,確保未來的應用程序和創新可以在混合云基礎設施之上得到快速的響應。云的解決方案的可擴展性、成本節約和易用性、安全性優勢更加明顯。
企業數智化應用包括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規則引擎、知識圖譜、語音識別、RPA、OCR識別、圖像混掃等具體應用,其技術應用框架是以AI中臺為基礎,搭建數字化助理和數字化員工。數字化助理涵蓋知識賦能、智能風控、業務流程助理、智能客服、數據分析等功能,數字化員工包括報賬、收付、記賬、對賬、報告等機器人。
數智化的基礎需要數據、算法和算力,云計算、數據和智能化應用的融合發展,帶來云資源、數據資源和AI能力的極致解耦與彈性協同。
混合云可以拉通云服務調用、數據管理、AI模型訓練及算法迭代等全鏈路資源后,在底層讓云資源調配更加靈活彈性,在數據層與AI平臺高效融合,在開發層實現敏捷式開發的質效提升,為企業提供從開發到部署、端到端的一站式大數據智能服務,達到資源節約、敏捷開發與高質效落地,開啟企業的業務轉型增長新時代。
趨勢五:低/無代碼開發模式全面滲透,加速催化產業變革
低/無代碼開發模式的升級帶動產業分工和商業模式的極速變化。通用型低/無代碼開發平臺(aPaaS)或者嵌入型方式滲透到軟件開發的各個領域,滿足供需雙方需求,迎來了應用高峰。新的生產工具催化軟件開發產業鏈條、IT廠商商業模式和企業數字化轉型模式的巨大變革,走向更高效、更賦能、更創新的發展路線。
低代碼平臺提供了完備的應用設計、應用開發、應用發布、應用監控的能力。其重要價值不僅是賦能業務人員,利用平臺能力,通過拼積木的方式完成輕量級應用的可視化開發,又能助力IT開發人員用平臺豐富的開放API完成復雜場景需求的定制開發,不斷迭代優化,加快交付速度,提升敏捷生產能力。
趨勢六:云原生平臺能力建設從先集成后交付轉向一體化高效運營
已趨成熟的云原生技術已經成為眾多廠商提供云服務的標配,“基建化”趨勢日益明顯。一方面,云原生技術將向下滲透當前的虛擬化層,成為新一代的操作系統層級的基礎設施,表現為裸金屬容器服務器的應用以及Kubernetes對傳統虛擬機的替代;另一方面,云原生技術將向上深度融合數據庫、開發、運維等云產品,提升這些產品的應用表現,帶來實時性、敏捷性、低成本方面的產品創新,從云基礎設施的層面推動IT敏捷化和易用化的浪潮。
以持續集成(CI)、持續交付(CD)為主要能力的云原生技術將把重點轉移到一體化高效運營之上,成為IT敏捷化浪潮的重要推手。基于標準化、高度自動化云服務的基礎設施,應用開發者通過聲明式API提供即服務交付模式、持續軟件定義交付、松散耦合/獨立服務等平臺服務,確保平臺運營的質量、速度和敏捷性。
趨勢七:共享協同的云應用架構提升組織扁平化敏捷運營
云技術為各類應用之間的協同共享提供了良好環境,混合云更加適合企業搭建扁平化的組織管理架構,提升運營效率。從產品需求到上市的集成開發IPD,從線索到回款的市場營銷,從問題到解決的售后服務,企業通過搭建靈活的應用平臺,打通端到端的業務流程,實現各個業務板塊之間的協同共享。
在智慧物聯、機器學習、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持下,共享服務中心提供基礎服務能力、專業服務能力和運營服務能力。原始數據和業務需求的中間數據可以實現自動處理,省去人工干預的中間環節,實現業務架構的簡單、扁平,用部分資源浪費換取架構簡單和業務敏捷,進一步實現對業務的實時響應。企業用更少的“能量”便可以打破“僵”與“亂”的悖論。協同共享的組織流程,改變過去主要以單體內部應用為主的模式,轉變為內外部資源的高效聯通,達到響應敏捷、管理精益、自動高效、開放共享、極致體驗的管理目標。
趨勢八:加速從關注客戶資源到重視客戶體驗的轉變
在基于云平臺的漏斗模型、私域流量等傳統營銷手段中,客戶更多地被看成是一種資源,只有統計視角,沒有個體視角;只有工程視角,缺乏人文關懷;只看重局部的效果視角,而忽略對品牌的整體關注;只基于營銷和銷售視角,沒有對售后客服等的整體關注。
隨著PLG(產品驅動增長)、客戶旅程、客戶體驗等理念被逐步接受。客戶體驗是將傳統的用戶體驗(功能、UI、交互等)和前期的品牌宣傳、營銷推廣、售后的客服統一起來,為客戶/用戶提供自始至終的一致體驗,彌補傳統營銷模式的不足。
各種數字技術(電話、網絡、手機App、專業設備等)都可以觸達客戶、用戶和員工,企業從關注客戶體驗到關注員工、用戶等不同環節的多重體驗,進一步豐富產品屬性,提升服務意識和品牌形象。
趨勢九:云安全護城河推動企業SaaS普及應用
安全始終是企業上云、用云必須考慮的優先事項。云安全既是企業實現快速業務拓展的有效支撐,也是保障業務順利推進的可靠保障,堅實的安全底座是企業助力企業更好發揮云服務能力的關鍵。在云計算發展早期,云安全發展相較云資源與云能力產品發展存在滯后性,且安全產品及安全服務提供者集中于云服務廠商。伴隨產業深化,云計算廣泛滲透帶動云安全產品布局加快。一方面,“云+行業”推動云安全產品與時俱進,適用場景擴大、用戶需求提升;另一方面,傳統安全廠商陸續開始布局云安全領域。
近年來,《網絡安全法》、網絡等級保護2.0、《數據安全法》的出臺,驅動企業關注、提升安全能力,擴大安全領域支出。云安全服務廠商提供從物理設施安全、基礎云資源安全、數據安全、網絡安全、應用及業務安全、身份安全等安全服務,確保安全運營,構筑SaaS應用的安全護城河,提升普及企業數字化應用水平。
元年研究院是依托元年20多年服務數千家企業的專業與技術積淀,以“推動企業管理進步”為使命,匯聚了一大批深諳企業財務管理理論,又具備豐富行業實戰經驗的專家及學者,致力于企業共享交易、數據分析等管理模塊的深度研究和數字化實踐案例提煉的研究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