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之間,2020年已經悄然過去一半,又到了盤點的時間。回顧2020年的上半年,不可謂不魔幻。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絕大多數的行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讓全球經濟陷入了一場始料未及的衰退中。但我們也看到各種云應用需求爆發,基于云平臺的在線教育、遠程辦公、遠程醫療用戶量激增,讓云計算產業迎來新風口;5月22日,新基建被首次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而云計算作為整個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接下來就來盤點一下,在2020上半年,云計算領域的新進展以及值得關注的熱門事件。
一、新進展
當前,云計算市場正處于發展初期,擁有非常大的增量空間。這也促成了今天,云服務提供商不斷推出產品、不斷調整戰略。畢竟不同的發展策略,將影響著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京東將原京東云、京東人工智能、京東物聯三個品牌統一為京東智聯云
3月5日,為了統一品牌形象,整合技術能力更好的服務內外部客戶,京東云與AI事業部正式將原京東云、京東人工智能、京東物聯三個品牌部統一為“京東智聯云”品牌。
京東方面表示,業務的合并、部門的整合、品牌的融合并不僅僅是簡單的疊加關系,更承載了京東技術“ABCDE”戰略的有機體——即以人工智能(AI)為大腦、大數據(Big Data)為氧氣、云(Cloud)為軀干、物聯網(Device)為感知神經,以不斷探索(Exploration)為好奇心。
隨著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的加速融合,應用場景和解決方案也愈發豐富。可以說,京東智聯云的升級是必然選擇。
紫光集團升級組織架構,推出全新“紫光云”品牌
4月8日,紫光集團宣布成立“云與智能事業群”,整合旗下云網板塊新華三集團、紫光云技術有限公司、重慶紫光華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以及紫光軟件系統有限公司在私有云、公有云、人工智能、視頻云、軟件服務等領域的整體能力,在技術、品牌、市場與服務層面全面統一,以全新的“紫光云”品牌面向市場,傾力發展“云+智能”業務。
此次組織架構調整讓紫光云有了更多拿來就能直接用的技術及產品解決方案,而不用再花時間重新開發,這使其整體實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騰訊了云成立星星海實驗室
4月9日,騰訊云宣布成立“星星海實驗室”。據了解,這是騰訊歷史上首個硬件工程實驗室,也是騰訊云面向產業互聯網加速技術自研的重要戰略。
星星海實驗室將聚焦三方面的核心工作:1、研發計算、存儲、網絡全線服務器硬件產品,支撐騰訊基礎設施發展;2、研究新的服務器架構,構建BIOS、BMC、散熱、整機機械結構以及服務器安全等全方位的能力;3、前瞻性的服務器研究,聚焦軟硬件結合和云原生,助力業務發展。
近年來,云計算應用規模不斷擴大,產業互聯網復雜的業務場景對云計算軟硬件技術協同要求不斷提升。目前,傳統服務器存在機型復雜、創新慢、成本高等痛點,無法滿足云計算數據中心應用場景下對超大規模、高性價比、安全可靠等諸多需求。星星海實驗室的成立將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
華為云戰略投入政企市場 發布華為云Stack
5月15日,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云業務總裁鄭葉來在華為云政企戰略暨新品發布會上宣布,將戰略投入政企市場,致力成為政企智能升級首選。發布會上,華為云Stack系列新品正式上市,華為云Stack是位于政企客戶本地數據中心的云基礎設施,能為政企客戶提供在云上和本地部署體驗一致的云服務。
企業上云正步入快車道。一方面,突然爆發的疫情,讓各行各業都認識到了數字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在新基建時代下,算力成為新的生產力,云計算、人工智能、5G則是新的生產工具,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正在為政企數字化轉型注入新動能。不可否認的是,華為云發布政企戰略可謂恰逢其時。
青云QingCloud正式發布物聯網與邊緣計算兩大平臺
6月10日,青云QingCloud正式發布“青云QingCloud物聯網平臺”和“EdgeWize 邊緣計算平臺”。其中,青云QingCloud物聯網平臺,可承載實現海量設備的接入管理,并通過云邊協同,快速構建、部署、管理邊緣業務;EdgeWize邊緣計算平臺可通過與青云QingCloud物聯網平臺的深度協同,將青云全維云服務能力延展至邊緣側,抵進用戶真實需求場景,提供安全、可靠、簡便易用、功能豐富的邊緣計算平臺,幫助用戶快速構建并運行各類型邊緣業務。
云計算推動了物聯網的發展,邊緣計算可以更好地管理并顯著改善物聯網工作。青云QingCloud將云平臺能力,從數據中心延伸到邊緣和端,形成云網邊端一體化。這對于青云QingCloud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提升市場規模的絕佳的機會。
二、熱門事件
除了各家云服務提供商發布的新產品、新戰略外,在過去的半年里,云計算領域發生的熱門事件,也同樣值得我們關注。
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云計算市場
3月20日,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發布報告稱,中國云基礎設施服務市場在2019年第四季度增長了66.9%,總支出達到了33億美元。中國是全球第二大云基礎設施市場,占有10.8%的份額。其中,阿里云在2019年第四季度處于領先地位,市場份額超過46%。騰訊云位居第二,占18%,而百度智能云位居第三,占8.8%。
Canalys預測,2020年的前景是樂觀的,因為疫情結束后,企業將評估他們的業務連續性措施,并希望將更多的應用程序轉移到云上。在過去三個月里迅速為現有客戶和新客戶提供支持的云計算公司將獲得最大的收益。
阿里云未來三年再投2000億元加碼“新基建”
4月20日,阿里云宣布,未來三年再投2000億,用于云操作系統、服務器、芯片、網絡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面向未來的數據中心建設。目前,阿里云飛天操作系統管理的服務器規模在百萬臺,3年再投2000億,意味著阿里云的數據中心和服務器規模再翻3倍,沖刺全球最大的云基礎設施。
金山云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交易
5月8日,金山云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交易,成為當前美股中唯一一個中國純云服務商。據金山云介紹,此次上市募集的資金將主要投向基礎架構的拓展和升級;技術和產品和研發,特別是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技術和物理網領域,以及生態系統的拓展和國際影響力建設等方面。
騰訊宣布五年投入5000億,用于新基建布局
5月26日,騰訊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對外宣布,騰訊未來五年將投入5000億,用于新基建的進一步布局。據介紹, 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服務器、大型數據中心、超算中心、物聯網操作系統、5G網絡、音視頻通訊、網絡安全、量子計算等都將是騰訊重點投入領域。
寫在最后:
近年來,我國云計算領域的快速發展是有目共睹的。從0到千億元規模,從區域化到全球化,云服務能夠取得的成果可以說是極為豐碩的。但需要指出的是,盡管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云市場,但市場份額僅為10.8%,全球第一大云市場美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相信在數字化轉型以及新基建政策的催化下,我國云計算需求將進一步爆發,市場將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