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PC廠商領導者正面臨一個嚴峻考驗:必須在2020年前退出PC市場與重整業務間做出抉擇。面對現今PC市場滲透率過度飽和的情況,廠商若想留下就必須迅速決定在商業模式上做出何種改變,以此應對增長停滯的市場。
我們認知中的的傳統PC商業模式已經瓦解。過去五年中,前五大移動PC廠商的市場占有率雖增長了11%,從2011年的65%增長至2016上半年的76%,但這是犧牲報酬營收與獲利率所換來的成果。雖然這并不意味著PC市場的末日已經來臨,但未來五年內PC市場總設備數量仍將持續萎縮,同時PC廠商的營收和利潤也將持續受到侵蝕。
![](http://www.guanglexin.cn/uploadfile/2016/1013/20161013034644606.png)
未來五年,那些只借由價格競爭來刺激需求,提升PC出貨量市場占有率的傳統方法將不再管用。今天的PC廠商必須根據新型消費模式的形成因素進行調整,包括用戶會普遍把電腦使用至其壽命終止,商用電腦應用程序和儲存正轉移至云端、對PC性能的依賴度降低,而最重要的是價格和規格已不再足以成為用戶更換電腦的誘因,全新且更好的客戶體驗才是關鍵的差異化優勢所在。
Gartner為PC廠商找出了四個全新策略,幫助他們針對未來PC市場做出調整。這些策略建立在企業文化和資產、商業運營和技術創新以及企業全面改造的基礎上。
策略一、現有產品搭配現有商業模式
這是最保守的策略,廠商在維持現有商業運營模式的狀況下販賣現有的PC產品。此方式需要高銷售量才能創造足夠的現金流來負擔營業成本,因此在一個持續萎縮的市場中,廠商之間的合并將不可避免。此策略的用意在于保護PC業務并讓其保持持續運作,但面臨的風險將會很高,尤其是在英特爾(Intel)和微軟(Microsoft)已將未來重心轉向其他領域的情況下。
PC廠商需要簡化運營,將重心從提升市場占有率轉移至提高中高端產品的銷售比例上,才能提高營業利潤并長期維持業務發展。另一項需要改變的重點是銷售獎勵制度。PC廠商需要設計新的獎勵制度給內部銷售團隊及渠道伙伴,讓其專注于獲利能力,不要將重心放在銷售量與市場占有率上。PC廠商也應把重點放在“用戶需求”而非“代理商和經銷商客戶的需求”上。
策略二、現有產品搭配新的商業模式
此策略建議PC廠商組成一個新的團隊來試驗一些新的PC產品業務和營收模式,例如PC即服務(PC as a Service)。業務模式在這種策略下是靈活的,因此風險和失敗是可以接受的。舉例而言,廠商可以和數字教學內容發行商合作,將二合一設備與數字內容訂閱包裝成產品組合來銷售。
策略三、新產品搭配現有商業模式
第三種策略仍用現有的商業模式延伸新產品與新的市場機遇。舉例來說,可運用一些感測、語音、情緒和觸控功能讓電腦變得更聰明,針對聯網家庭開發新的產品,或是針對垂直市場開發相關產品等等。這是一種使PC廠商可以根據現有商業模式拓展至新產品領域的漸進式做法。
在中國,情況似乎相反。更多非傳統PC廠商,特別是智能手機廠商和平板電腦廠商,加入了二合一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細分市場。對于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廠商而言,它們適用策略三,同樣的商業模式和新的產品是漸進式改變且破壞性較小。然而,智能手機廠商只有想出與目前不同的商業模式,才可能改變PC市場下滑的現狀。采用相同的的模式(即競爭價格和規格)不會給整個PC市場帶來改變。那些非傳統PC廠商將會很快面臨相同的決策問題--到2020年是否還會留在PC市場中。
策略四、新產品搭配新的商業模式
第四種策略不論是在業務運營還是產品創新方面都是最有效的轉型方式。在此方式下,PC廠商可成立新的業務部門來用不同的方式開展新的業務;與此同時,它們可以尋找新的技術解決方案,進而打造截然不同的產品線。其中包括與新的渠道合作伙伴、獨立軟件廠商 <http://www.gartner.com/it-glossary/isv-independent-software-vendor/>(ISVs)以及創業公司合作。不過該種方式下的資源運用和營收模式很可能與廠商現有的架構完全不同。
私人助理機器人就是一個例子。一臺機器人可擔任家中的“信息管家”,是聊天機器人和聲控虛擬個人助理的融合。其營收來自應用開發人員及第三方內容與服務供應商,包括零售、醫療、教育、視頻或音樂領域。
PC廠商的業務領導人需要根據前述四種新策略來思考可能的營運成效。某些廠商可能需要一種全新的業務和產品策略來改變現狀。PC廠商需要找到自己的核心能力,評估自己的內部資源,然后采取一種或多種新的業務或產品創新模式以留在PC市場,維持營收增長,否則將陷入是否退出市場的兩難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