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量監控到BSM
創建于2007年的美信科技是IT運維管理行業的一個特例,其以IT監控軟件起家,監控品質和能力廣受用戶好評,卻沒有急于推進BSM這樣的產品,反倒是專心把產品做成了云架構的海量監控,SaaS云監控、PaaS監控平臺也相繼面市。但他們為什么會在堅持多年只做監控產品之后、現在又推出BSM?監控易BSM和其他BSM相比有何優勢?帶著問題,我們和監控易創始人、CEO胡建強聊了聊。
注:監控易在2015年9月獲得真格、達內1300萬投資。該公司稱截止到今年6月,大型客戶數已超過300家,企業客戶數已超過二十萬家,覆蓋政府、金融、軍工、能源、交通、教育、醫療等20多個行業。
監控易BSM業務視圖
胡建強認為,早期的BSM就是傳統監控軟件的簡單業務圖形化,仍然以提升企業IT運營效率為主,并未能把業務與IT基礎設施的監控管理實時動態聯結起來,也無法真正從業務的視角運營IT。但實際是80%以上的企業采取了多層業務管理模式,業務系統被切分成若干子集,而這些子集對應不同的IT系統,從而催生出巨大的IT與業務統一管理需求,這對于BSM產品既是機會,也是挑戰。不能管理好基礎設施,BSM就只能是“花拳繡腿”。
監控易BSM憑借高效的海量監控能力以及分布式部署、集中管控的特性,更強調業務模塊間的互聯和協作,透過業務的服務水平來監控IT、運營IT、規劃IT。通過監控易的高性能監控,可以把全業務鏈整合到一個視圖中,并且與業務所對應的IT基礎設施動態關聯,實時顯示出業務的服務能力、健康狀態和可用性,為業務管理和IT運營提供及時準確的數據依據。
海量監支撐BSM
實時動態業務視圖、故障自動溯源和定位,這也是監控易能切入BSM的根本所在。BSM的初衷就是要打破業務與IT系統之間的隔閡而進行重構,監控系統的性能和邏輯能力則是實現這個理念的保障。
胡建強表示,BSM想要把業務服務水平通過對IT的運營體現出來,就必須要有快速、穩定的IT監控系統,這樣才能把IT系統的狀態實時準確地反饋到業務表現層,從而通過業務視圖或報表,把業務服務能力真實而及時地呈現出來。這個基礎設施監控能力需要長期積累和不斷的技術創新,這正是監控易能做實時動態BSM的資本。
回到最初的問題,監控易能把業務與IT做到實時聯動,主要成因還是因為它的高性能和云架構,滿足了業務服務管理的快速變化和分布層次化的特性。BSM追求的是業務服務的極致體驗,這對軟件提供商來說,首先需要讓客戶能透過業務水平的變化,去衡量IT的運營能力。這點監控易做到了,畢竟好的技術才有好的用戶體驗。回到最初的問題,監控易能把業務與IT做到實時聯動,主要成因還是因為它的高性能和云架構,滿足了業務服務管理的快速變化和分布層次化的特性。BSM追求的是業務服務的極致體驗,這對軟件提供商來說,首先需要讓客戶能透過業務水平的變化,去衡量IT的運營能力。這點監控易做到了,畢竟好的技術才有好的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