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網絡安全
2015年以前,互聯網還沒有現在這么發達,網絡安全產品主要集中在防火墻、入侵檢測、殺毒,稱為“老三樣。”
當時網絡設備單一,網絡安全很少涉及業務,數據資產占比較低,“老三樣”基本能滿足企業對網絡安全的需求。例如在2015年以前,企業仍然有明顯的內外網之分,業務只在內網運營,需要防火墻進行隔離保證安全。
從1995年到2015年,“老三樣”加上周邊的加密硬件產品,總體規模在300億到500億之間。
新興網絡安全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云、工業控制等技術的發展,內外網的區分慢慢弱化,業務逐漸被拉到外網處理,特別是以前銀行、政府等機構,只能到柜臺辦理的業務,也能在線辦理后,網絡安全越來越嚴峻。
網絡安全問題,甚至還會給社會帶來不穩定的因素。
2018年,WannaCry病毒肆虐,主機系統被該病毒入侵后,所有重要文件會被加密,會彈出對話框,勒索比特幣。導致車管所有的車輛無法辦理變更業務,一部分加油站無法加油,一些醫院因電腦中毒,無法診斷患者等等。
更早的時候,斯諾登事件還歷歷在目,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各種網絡入侵工具和手段,對各個國家的政要進行網絡竊聽和監控。
無數的例子都在說明,網絡安全已不再是單純的網絡安全問題,它已經涉及數據安全、業務安全,甚至是軍事安全和國家安全。
快速發展的網絡安全行業
2018年到2020年這短短的兩年間,網絡安全需求呈指數級增長。這歸功于許多因素。
一方面,企業上云成為大趨勢,傳統行業迎來新的互聯網化高潮,網絡安全需求與日俱增。
互聯網化需求進一步增加了聯網設備數量,以前的網聯設備僅PC和服務器,現在擴散到手機、車聯網、工業互聯網、云基礎設施等方方面面,加聚了對網絡安全的需求。
另一方面是網絡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僅2020年一年,就有12部涉及網絡安全的法律法規實施或起草,新的網絡安全需求不斷出現。
比如,現在保護個人隱私的相關法律法規被加強,企業在這方面的風險急劇提升,迫切需要一款網絡安全產品保駕護航。
還有一方面是數據資產化、貨幣數字化帶來的問題,它們生于互聯網,又能通過互聯網獲利,引起了黑灰產的興趣,由此帶來的經濟損失呈指數級增長。
近兩年,每年因此造成的損失高達幾百億美元。
全民網絡安全意識的提升
根據《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國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臺收集整理信息系統安全漏洞20721個,同比去年增長28.%,高危漏洞數量為7422個,同比增長52.2%。
隨著各大云服務提供商發力升級網絡安全產品,以及企業安全意識的提升,2020年網絡安全造成的損失不升反降。
我國境內網站被篡改數量為243709個,同比下降22.7%。被植入后門的網站數量為61948個,同比下降39.7%。政府網站被植入后門的數量由1045下降至276,同比下降73.6%。
網絡安全形勢雖然嚴峻,但得益于企業安全意識的提升,近兩年來遭受網絡攻擊的網站不斷減少,普通網民的個人隱私及其他敏感數據得到了更多的保證。
隨著十四五規劃內容的提出,網安全已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未來5年內,網絡安全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