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精品动漫久久精久,九九在线精品视频播放,黄色成人免费观看,三级成人影院,久碰久,四虎成人欧美精品在永久在线

掃一掃
關注微信公眾號

教育信息化建設進入深耕細作階段
2019-02-20   億歐網

過去一年,教育信息化迎來了一個歷史性時刻——從1.0時代邁入2.0時代,這是在教育信息化歷史成就基礎上實現的新跨越。今天,小編帶您用10個關鍵詞一起回顧這一年來我們認真走過的每一步。

教育信息化建設進入深耕細作階段

教育信息化2.0

2018年4月教育部發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這份行動計劃具有里程碑意義,它標志著我國教育信息化開始從1.0向2.0邁進,一時間教育信息化2.0成為業內討論的焦點。這份行動計劃里 一個特別重要的論斷是“將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系統性變革的內生變量,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發展”,這應該是自《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之后,對教育信息化地位和作用的又一個全新定位。

教育信息化2.0與1.0有本質區別。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認為,從1.0時代走向2.0時代絕非僅僅是一個提法上的改變,而是面對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新要求,在發展理念、建設方式上的一次躍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楊宗凱教授認為,教育信息化從1.0向2.0時代轉變,即從重點關注量變向重點關注質變轉變;從強調應用驅動、融合發展,向注重創新引領、生態變革轉變。

新時代賦予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教育信息化2.0勾勒了未來教育信息化的新藍圖,“三全兩高一大”成為新的奮斗目標,一條真正有中國特色的教育信息化路子已在我們面前展開。

教育網絡安全

2018年習近平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對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增強網絡安全防護技能等做了明確指示和要求。在教育領域,隨著教育信息化向縱深發展,教育網絡安全問題日益突出。

2018年教育部發布的《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中,首次把網絡安全工作與教育信息化并列提出,要求進一步提升網絡安全人才培養能力和防護水平,可見教育網絡安全工作何等重要。 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實際上是一張紙的兩面,在教育信息化建設全面深入,并呈現出各層各級積極建設、各校各地全面開花的良好局面之下,只有對兩者同等重視才能最終實現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續發展。

教育人工智能

2016年人工智能AlphaGo戰勝李世石,全球刮起人工智能熱風;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發展人工智能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時至今日人工智能的熱度依舊高漲。

2018年教育部在推進教育人工智能方面發力不小,如發布《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著眼人工智能人才缺口現實,以高校為重要陣地,完善人工智能學科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提升人工智能領域科技創新和服務國家需求的能力;發布《關于開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工作的通知》,著眼教師的人工智能素養,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助推教師管理優化等創新應用。

雖然人工智能對教育的深刻變革還遠沒有顯現出來,但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前景和潛力被看好。 至于未來人工智能能否取代教師,有專家預測,也許若干年后,智能助理將成為可能,屆時教師行業或許將呈現“人機結合”的普遍景象。

互聯網+ 教育公平

自2015年“互聯網+”行動計劃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后,“互聯網+”已經連續四年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這幾年,在教育領域,“互聯網+教育”仍是一個熱門話題,仍是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重要力量。縱然“互聯網+”在整個教育領域沒有引起像其他行業那樣翻天覆地的巨變,但于局部看,它所引起的點滴變化關系到師生的切身權益,彌足珍貴。 尤其是這幾年,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教育公平問題取得明顯實效。

2018年6月,李克強總理在考察寧夏銀川“互聯網+教育”時指出,“互聯網+教育”讓偏遠地區的孩子也能“走進”名校名師課堂,大大拓寬了他們的視野。他強調“互聯網+教育”是促進起點公平的有效手段。當前,教育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不充分問題依舊嚴峻,而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可以突破物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高效率、低成本地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為實現教育公平開辟新路徑,讓貧困地區的學生受益無窮。

跨學科學習

新時代,在中小學教育改革創新的洪流中,創客教育和STEM教育儼然成為當下最流行的一股潮流。創客教育與STEM教育一脈相承,剝掉華麗的外衣,二者的核心是跨學科的學習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力。 不可否認,創客教育和STEM教育是好理念,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好理念變成好課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其中跨學科思維是關鍵。

對于中小學教育而言,分科課程體系帶來的知識“割裂化”愈加明顯,實現不同學科間的有機融合,培養學生綜合思維和實踐能力,跨學科教與學成為不二選擇。跨學科學習理念早已有之,比如本世紀初我國開展的綜合實踐課程就是跨學科教與學的代表。實施跨學科教學需要整體規劃項目式學習任務、以學生為中心設計課程、具備跨學科知識儲備的師資等多重因素。其中,跨學科師資不足成為跨學科教學的一大瓶頸,而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開展線上雙師課程,線上線下教師協同開設跨學科課程是一條不錯的實施路徑。

教育大數據

大數據概念一經提出便引發廣泛關注。在教育領域,隨著在線教育的發展,海量教育數據不斷增長和積累,教育大數據在驅動精準教學、支撐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助力教育精準扶貧等方面潛力無限。

教育大數據發揮其潛力的一個前提和關鍵是對在線教與學行為數據的全面采集與分析,因為教育數據及其價值不會自然產生。據2018年發布的《中國基礎教育大數據發展藍皮書(2016-2017)》介紹,目前數據挖掘技術和學習分析技術兩項技術不斷取得新進展,為教育大數據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但教育大數據仍面臨很大的挑戰,比如教師數據素養不夠,數據處理能力不足;線下學習過程性數據采集是難點,直接影響學習診斷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教育大數據“孤島”現象嚴重,影響教育數據的融通共享以及更大數據價值的發揮等。 大數據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發展仍然任重道遠。

規范在線教育

乘著信息化的東風,近年來在線教育發展如火如荼,但由于缺乏行業標準和法律規范,高速發展的在線教育問題頻發,如師資水平良莠不齊、課程質量難以保證、線上預付費糾紛、傳播不良內容等。在這樣的背景下,對在線教育立法規范、加強監管的呼聲日益高漲。

2018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釋放了關于做好線上教育監管工作的信號。隨后,11月教育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應急管理部三部門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健全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機制的通知》,落實國務院精神,推動各地加快校外培訓機構整改進度,其中明確指出要強化在線培訓監管問題,并提出“按照線下培訓機構管理政策,同步規范線上教育培訓機構”,從此填補了在線教育監管體系的空白,對促進在線教育良性發展意義重大。

游戲化學習

如何借助信息技術提高學習體驗和教學質量?在這個問題的探索路上,游戲化學習成為國內外教育研究者的研究熱點。美國新媒體聯盟歷年發布的比較有影響力的《地平線報告》中,也曾預測未來幾年游戲化學習將會得到普及性應用。

一直以來,游戲被看作學習的敵人,是玩物喪志、不學無術的代名詞。但是游戲化學習反其道而行之,它倡導把游戲思維和游戲精神融入到日常的學習活動中,讓學習變得更快樂、更主動、更高效。游戲(包括傳統游戲和電子游戲)可以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協作學習能力、創造思維能力,這些積極作用已經得到眾多研究證實,甚至《Nature》和《Science》雜志上也曾發文專門論述游戲的教育應用價值。目前國內很多學校在實踐游戲化學習,并逐漸從課堂游戲化擴展到學校建設、校園管理和課程建設等各方面。

2018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將“游戲成癮”列入精神病行列的消息引起軒然大波,在警惕游戲成癮的危害時,我們應該正視一個現象,在合理使用游戲機制的情況下,游戲力可以化為學習力、創新力。

未來學習空間

信息化時代,MOOC、創客教育、教育大數據、混合式學習、項目探究式學習等成為教育改革創新的新趨向。而放眼當下,一間間一模一樣的教室、一排排擺放整齊的桌椅、講臺上高高端坐的老師、講臺下規矩聽講的學生,這種適合大規模化集中化教學的場景已不適應先進教育理念的順利落地。在這種背景下,打造未來學習空間,成為教育管理者關注的一大熱點。

近年來,一批學校打造的高大上且極具未來感的學習空間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但也有專家指出,學習空間的重構,絕非裝修教室、重新布局、優化技術裝備那么簡單,這些華麗的外在設計背后,對學習與教學活動流程的再造以及全新的教育理念顯得尤為重要。不管未來學習空間如何變,一定要以適應未來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為出發點,這點不能本末倒置。

少兒編程教育

在人工智能迅猛發展的當下,編程教育成為關注的熱點,并且呈現編程少兒化、低齡化的趨勢。去年國務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提出“實施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從政策層面推動了編程教育從精英化的小眾教學轉為大眾化的普及教育。

有一種觀點認為未來不會編程就相當于“會讀不會寫”,未來學習編程就和學英語一樣將成為每個人必須具備的能力。中小學編程教育勢在必行,但是在這之前要明確中小學階段的編程教育應該學什么? 不同于高等教育階段的編程教育,少兒編程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將每個人都培養成程序員,少兒編程課程不應只教學生寫代碼、編程序等具體技能,而應更關注如何讓學生理解編程背后的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

結語

與過去幾年教育信息化領域新技術日新月異、新理念層出不窮相比,今年的教育技術圈更像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這難得的靜謐恰恰代表教育信息化由粗放生長進入深耕細作的階段。比起用什么教育技術的問題,如何使用信息技術,如何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更值得深思,更需要時間用心打磨。

在教育信息化的漫漫長路上,每個人都需要點“愚公精神”,篤定目標,腳踏實地,耐得住平凡,經得起坎坷。要相信,這世上沒有白走的路,現在邁出的每一步或深或淺的腳步,都將指引我們穿越迷霧走向終點。站在2019年的新起點上,站在教育信息化2.0的新坐標上,讓我們揚帆起航,開啟教育信息化的新征程。

熱詞搜索:教育 信息化

上一篇:“流浪加密貨幣”?重大新興威脅 SpeakUp 肆虐而來
下一篇:京東金融回應APP侵犯隱私:需求錯誤開發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