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多方消息顯示,已在C端積累多年的騰訊,將騰訊云獨立成事業群,深度布局To B領域。此前,早于2015年,騰訊云已全面進軍國內的制造、醫療、教育等各實體產業中,深度參與到中國新一輪的經濟變革中。
從“虛”向實 深度助力企業端市場
中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引世界側目。但每有贊譽,說外國人驚訝于國人連買根菜都能掃碼支付時,總有另一聲音:中國的互聯網仍停留在虛擬經濟領域的創新,善未能反哺實體,深度下沉到線下實體產業。
這一評論或許過于苛刻。至少,騰訊早已轉身向“實”。
2015年起,騰訊開始提出“互聯網+”,就開始進軍ToB(business)領域,將其在To C端積累多年的大數據、云計算、AI技術和流量優勢釋放出來,服務到線下實體中。
如果你知道三一重工,印象更為深刻。
2017年2月,樹根互聯聯合騰訊云打造“根云”平臺,提供的云服務已成為三一重工等傳統制造業的“大腦”。
這個傳統的機械制造龍頭每5分鐘生產一臺挖掘機,每1小時生產生產一個風車。除了研發、制造和銷售機械,還要為客戶提供機械售后服務。設備一旦故障,就需要調動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維修。
啟用了“根云”的服務后,三一重工將其30萬臺重型機械設備全數接入騰訊云端。傳統制造業開始真正的“智造”升級:能夠實時采集重型設備的近1萬個運行參數,積累的工程機械大數據高達1000多億條。
當設備故障時,設備上的傳感器能自動感應到故障后,自動發出維修請求,傳送到云平臺。平臺將根據故障及報警信息判斷機器等級以及故障等級,及時定位,并調動附近空閑的工程師和車,給出維修解決的具體方案。
有了云技術的支撐,三一重工可以實現:全球范圍內的工程設備故障,2小時到場,24小時檢修完工。
目前,這一服務已經覆蓋到東風農機、星邦重工等多家機械制造企業中。據統計,中國的中小工業企業高達30萬家,由于技術、人員和資本上的匱乏,不可能自建大數據、物聯網平臺。“根云”的服務方案有廣泛的適用性,能幫助大量中小工業企業“智造”升級。
在這一過程中,騰訊的云技術至關重要:由其提供的底層云計算基礎架構能力,如IaaS、PaaS層的大數據存儲和運算能力,能將傳統制造業中相對孤立的各物理環節連接起來,快速提升機器的運行效率,讓物聯網技術和工業生產力深度結合。
云服務自我演化衍生新的商業模式
不過,騰訊云強大的技術和平臺能力帶來的改變并不止步于此。正如Uber、滴滴出現后,不止是將叫車服務轉移到了手機移動端,中國人的出行方式迎來改變后,線下出租車市場難以攻克的“茶水費”利益格局等也都打破。騰訊云在To B領域的深化拓張,也正在推助中國新一輪的經濟變革。
同樣以“根云”為例,在為工業企業提供了設備分析、運營維護等基礎性服務后,這一云服務自我演化,實現了一系列商業模式上的創新,衍生出設計、制造、租賃、大數據分析服務等。比如,當大量的工廠設備實現智能互聯后,這些設備不斷的采集自身數據和實時狀態,并上傳到工業互聯網中。那些工廠的生產線正在滿負荷運轉,那些工廠設備有空閑,一目了然。市場資源將進一步優化配置:空閑設備可以調動到其它工廠運轉,帶動了租賃服務業的發展。
目前,“根云”借助騰訊強大的計算和數據分析能力,每年直接為下游經銷商降低備件庫存超過3億元,大大減輕了企業的庫存壓力。據了解,“根云”平臺已經接入了能源設備、港口機械、農業機械等各類高價值設備,覆蓋的細分行業多達30個,連接的資產數千億,為行業開拓了超百億元的新業務。
而整個騰訊云在To B端的大規模布局,已經不只于制造業。
在金融領域,針對中小企業喊了多年的融資難題,騰訊云就助力華夏銀行孵化了純線上的小微企業融資產品“華夏龍商貸”。
以前,傳統金融機構很難審核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不敢借”成為小微企業融資的最大難題。但騰訊多年來在To C端積累了大數據:依托其云計算能力,騰訊云可以對申請貸款的小微企業主進行精準的用戶畫像,并啟動以天御反欺詐為核心的星云風控平臺,識別金融詐騙等違法行為,有效提升貸款的審批效率。在得到騰訊云的助力后,華夏銀行可以直接在線上處理小微企業的線上貸款申請,放款過程最快只要5分鐘。
據統計,目前騰訊云服務的金融客戶已經超過了6000家,合作客戶包括150多家銀行,40多家保險公司,20多家證券公司,以及幾千家互聯網金融公司。國有大中型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等都與騰訊云進行了合作。
“云生活” 引導實體產業變革
3年來,騰訊云在線下全面拓進,除了零售、醫療、教育、能源等各行各業中。即將衍生哪些新的商業模式,更深層次的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將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在商業領域,超市的排隊時間也在減少。如果老外到永輝超市走一趟,驚嘆的可能是國人為買一根菜“掃臉支付”:騰訊云智慧零售與永輝生活、超級物種等永輝旗下系列品牌門店深度合作。在落地門店已經實現了人臉識別,不掏手機就能完成購物支付。
通過大數據應用中臺,騰訊云還能幫助永輝進行品類優化和銷量預測,實現精準的人貨匹配。超級物種也依托騰訊的海量數據,洞察用戶購物意向。這就是說,線下的零售實體將越來越懂我們,在我們進入門店消費前,騰訊云已經精準的刻畫出附近片區的消費者畫像,消費偏好等。現在,在該門店內的多塊屏幕上,用戶可以實時查看該店專屬的“最受歡迎榜單”,如門店最受歡迎的生鮮食材以及商圈熱力分析圖。
從生產效率提升、金融貸款、到超市買生鮮,我們的生活正在步入云生活。可以預見的是,當騰訊云全面滲透入我們在線下的生活方式,衍生的大數據也必將傳導,反饋到為國民提供貨品和服務的實體行業中,并更加精準的指導企業生產方式的變革和服務變革,推動經濟更深層次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