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虛擬化出現之前,一個業務系統通常是由物理設備組成,管理相對容易,網絡配置也相對較為穩定。但是,虛擬化和軟件定義盛行的今天,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能新建和刪除了若干虛擬服務器、虛擬交換機,這意味著一個業務系統的構成部分可能是動態的,時刻變化著,傳統管理手段已無能為力。
如果有業務系統使用了網絡虛擬化的功能,如防火墻、加密或深度數據包檢查等,那么它們會在一臺服務器中執行,而不是在專用硬件設備上,這又會進一步增加虛擬化網絡的復雜性。虛擬網絡路徑上任何一個位置都可能發生停機或過載等問題,當然,硬件設備也可能會出現故障。
因此,查找業務系統問題的根源就要求監控整個網絡路徑,而不是只是物理設備,還應該監控所有的虛擬化設備。如果讓運維人員逐一去監看,對于現如今擁有海量設備的系統顯然是很難完成的工作。
監控易BSM(業務服務管理)已經準備好了應對這些挑戰,他們用業務系統的“可用性”來監控整個網絡路徑,包括虛擬組件和物理組件。通過跟蹤業務系統可用性,來評估業務系統的性能和壓力,規劃未來IT容量。
監控易CEO胡建強表示,對于企業來說,通過監控跟蹤業務系統可用性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虛擬化讓網絡與應用變得越來越緊密,應用越多,這種依賴就越凸顯,而這種依賴用“可用性”來衡量最適用。無論這些虛擬設備運行在不同的物理設備上,還是根據負載變化在不同物理設備之間遷移,最終反映到監控易BSM的是業務系統整體的可用性,而不僅僅是一個個虛擬設備的監測數據。
同時,可用性監控符合服務水平協議,它會收集業務系統組件使用情況的統計數據,同時會跟蹤服務器和網絡使用率等指標。如此一來,管理者就可以輕易發現接近極限的組件,及時處理問題和做好擴容準備。
虛擬化網絡需要更加全面的監控管理手段,在這方面,監控易BSM實現了統一業務視圖管理的需求,能夠通過業務系統的可用性,監測到企業業務和IT的實時變化與關聯,并根據自動化管理規則進行實時管理。基于監控易BSM,能夠從網絡管理、IT運營、業務可用性等多個層面,提供及時有效的設備和業務的問題發現。
監控易業務服務管理(BSM)、網絡配置和變更管理(NCCM)、網絡拓撲管理(NTM)、基礎設施監控(IM)等多個高效能運維產品模塊,共同構成了一個綜合運維管理平臺。
監控易(jiankongyi.com)現有20余萬企業級客戶,分布在政府、金融、企業等各個領域,包括中石油、住建部、江蘇社保、華潤萬家、通聯金融、康師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