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服務市場是整個IT市場中僅次于IT硬件的第二大細分領域,整個市場規模高達3000多億,高于軟件市場。根據賽迪公司的報告,2014年中國IT市場總規模是1.3萬億元,其中硬件規模7327億元,軟件規模2130億元,IT服務市場規模3590億元。
經過近三十年的IT建設期,中國企業的IT設備采購投資上已經飽和,巨量的IT存量設備進入維護期,對IT服務尤其是設備支持和維護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不少系統集成商也進入了這一領域。
這一行業存在諸多痛點,在需求方,IT服務市場產生了兩極化的趨勢。一方面,大客戶數據中心端的技術復雜度和融合度越來越高,對技術服務的專業化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另一方面, 中小企業客戶以及行業大客戶的眾多分支機構和網點,對技術服務的碎片化需求越來越凸顯。
而在供給端,傳統的IT運維服務的第三方服務商,普遍采用的都是重物料+ 重人員的雙重模式,即購買了眾多的設備,自己雇傭“足量”的工程師,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資金壓力和運營成本壓力,除了成本壓力之外,傳統IT服務的交付方式在當前的大環境中, 也無法應對企業的需求,無論在技術領域,區域覆蓋各個方面都存在很大的挑戰,無法應對客戶日益增長的響應速度快,技術領域全等要求。
對此,神州光大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利用UBER來重構IT服務的業務模式。具體的做法是在供給端建立“神行服務”的資源云平臺,鏈接IT服務的各種資源,包括工程師資源、備件資源和服務工具資源。
神行服務典型的業務流程是,企業通過神行服務APP在平臺上提交訂單,工程師搶單,然后上門提供服務,企業確認服務完成,平臺進行向工程師支付服務報酬。
和消費級市場不同的是,企業級的IT服務對服務質量的要求極高。對此神州光大的解決方案是在全流程實施嚴格的質量管控。如在資源端提高準入門檻,所有接單工程師必須通過嚴格的面試、培訓、認證、考核、試單后才能成為正式的接單工程師,而且制定了嚴格的工程師12分考核制度(類似交規的12分)。
其次是建立標準化的服務流程,服務的全過程跟蹤記錄,此外,平臺還提供知識庫和NOC中心的后臺專家的遠程支持。
和傳統模式相比,神州光大的UBER模式優勢明顯,第一是能夠極大的降低企業服務的成本。近年來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和收入的提升,工程師的人力成本越來越高,雇傭一個平均水平的工程師年成本超過30萬,按照每年提供的服務量折算下來每天每人的服務成本高達5000到10000元,專家級的服務價格則更加昂貴。而神州光大平臺上的工程師服務單人天的價格在2000元左右,極大地減輕了企業的負擔,基本上顛覆了傳統的第三方服務商的成本結構。
其次,作為一個云平臺,神州光大平臺上集聚了眾多的工程師,工程師覆蓋的技術領域和地域都遠遠超過一般的服務商,技術品類的全覆蓋意味著企業不需要承擔數家不同的服務商之間高昂的協調成本,而地域的廣泛覆蓋意味著不必承擔工程師的的差旅費用。
聯合創始人兼CEO聞軍表示,“神行服務”是一種新型的IT服務平臺模式,和傳統的集成商和服務商有本質的區別, 神州光大的愿景是成為IT服務生態建設者以及IT服務價值發現者。 目前“神行服務”平臺上經過認證審核的工程師人數已超過3500人,技術領域實現了網絡、主機和系統以及安全技術領域的主流廠商品牌的全覆蓋,服務區域基本實現了省會城市的全覆蓋,計劃2016年底平臺上的認證工程師達到6000人規模,基本實現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主要服務城市的全覆蓋。
同創偉業TMT行業合伙人童子平表示,IT服務市場空間巨大;傳統模式痛點明顯,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人員成本大幅上升,神州光大采取的共享經濟的模式在保證服務品質的情況下,能夠大幅降低服務成本,為企業創造價值。此外,神州光大的精英創始團隊也是也是決定投資的重要因素,創始團隊平均擁有超過20年的行業經驗,對行業理解深刻;具備深厚的行業人脈和資源;而且都有過成功的創業經驗和管理經驗,屬于行業內的精英創業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