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I P為每個目的地只記錄一條路由的事實要求R I P積極地維護路由表的完整性。通過要求所有活躍的R I P路由器在固定時間間隔廣播其路由表內容至相鄰的R I P路由器來做到這一點,所有收到的更新自動代替已經存儲在路由表中的信息。
R I P依賴3個計時器來維護路由表:
更新計時器
路由超時計時器
路由刷新計時器
更新計時器用于在節點一級初始化路由表更新。每個R I P節點只使用一個更新計時器。相反的,路由超時計時器和路由刷新計時器為每一個路由維護一個。
如此看來,不同的超時和路由刷新計時器可以在每個路由表項中結合在一起。這些計時器一起能使R I P節點維護路由的完整性并且通過基于時間的觸發行為使網絡從故障中得到恢復。
1. 初始化表更新
R I P路由器每隔3 0秒觸發一次表更新。更新計時器用于記錄時間量。一旦時間到, R I P節點就會產生一系列包含自身全部路由表的報文。
這些報文廣播到每一個相鄰節點。因此,每一個R I P路由器大約每隔3 0秒鐘應收到從每個相鄰R I P節點發來的更新。
注意在更大的基于R I P的自治系統中,這些周期性的更新會產生不能接受的流量。因此,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地交錯進行更新更理想一些。R I P自動完成更新,每一次更新計時器會被復位,一個小的、任意的時間值加到時鐘上。
如果更新并沒有如所希望的一樣出現,說明互聯網絡中的某個地方發生了故障或錯誤。故障可能是簡單的如把包含更新內容的報文丟掉了。故障也可能是嚴重的如路由器故障,或者是介于這兩個極端之間的情況。顯然,采取合適的措施會因不同的故障而有很大區別。由
于更新報文丟失而作廢一系列路由是不明智的(記住, R I P更新報文使用不可靠的傳輸協議以最小化開銷)。因此,當一個更新丟失時,不采取更正行為是合理的。為了幫助區別故障和錯誤的重要程度,R I P使用多個計時器來標識無效路由。
2. 標識無效路由
有兩種方式使路由變為無效:
路由終止。
路由器從其他路由器處學習到路由不可用。
在任何一種情形下, R I P路由器需要改變路由表以反映給定路由已不可達。
一個路由如果在一個給定時間之內沒有收到更新就中止。比如,路由超時計時器通常設為1 8 0秒。當路由變為活躍或被更新時,這個時鐘被初始化。
1 8 0秒是大致估計的時間,這個時間足以令一臺路由器從它的相鄰路由器處收到6個路由表更新報文(假設它們每隔3 0秒發送一次路由更新),如果1 8 0秒消逝之后, R I P路由器沒收到關于那條路由的更新, R I P路由器就認為那個目的I P地址不再是可達的。因此,路由器就會把那條路由表項標記為無效。通過設置它的路由度量值為1 6來實現,并且要設置路由變化標志。這個信息可以通過周期性的路由表更新來與其相鄰路由器交流。
注意:對于R I P節點而言,1 6等于無窮。因此,簡單的設置耗費度量值為1 6能作廢一條路由。
接到路由新的無效狀態通知的相鄰節點使用此信息來更新它們自己的路由表。這是路由變為無效的第二種方式。
無效項在路由表中存在很短時間,路由器決定是否應該刪除它。即使表項保持在路由表中,報文也不能發送到那個表項的目的地址: R I P不能把報文轉發至無效的目的地。
3. 刪除無效路由
一旦路由器認識到路由已無效,它會初始化一個秒計時器:路由刷新計時器。因此,在最后一次超時計時器初始化后1 8 0秒,路由刷新計時器被初始化。這個計時器通常設為9 0秒。
如果路由更新在2 7 0秒之后仍未收到( 1 8 0秒超時加上9 0秒路由刷新時間),就從路由表中移去此路由(也就是刷新)。而為了路由刷新遞減計數的計時器稱為路由刷新計時器。這個計時器對于R I P從網絡故障中恢復的能力絕對必要。
主動和被動站點
注意到為了使R I P互聯網絡正常工作,網絡中的每一個網關必須參與進去這一點很重要。參與可以是主動參與也可以是被動參與,但所有的網關必須參與。主動節點是那些主動地進行共享路由信息的節點。它們從相鄰者處接收更新,并且轉發它們的路由表項拷貝至那些相
鄰節點。
被動站點從相鄰者處接收更新,并且使用那些更新來維護它們的路由表。然而被動節點不主動地發布它們自己路由表項的拷貝。
被動維護路由表的能力在硬件路由器出現之前的日子里是特別有用的特性,那時路由是一個運行在U N I X處理器下的后臺程序,這樣會使U N I X主機上的路由開銷達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