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由于缺乏商業模式,Wi-Fi城域網發展遇到阻礙。另外,Wi-Fi技術本身沒有缺陷,政府應退出對Wi-Fi網建設的干預,讓私人部門發揮其價值。
Wi-Fi城域網進入了一個新的、不太順利的階段,甚至有報道說Wi-Fi城域網已死,但我并不這樣認為。
確實,Wi-Fi城域網遇到了一些障礙,但它還會以更強的姿態回來。Wi-Fi城域網正在普及的過程之中,而且并沒有實質性的競爭。其實,目前的困難是預料之中的,大多數重要的新科技在開始時都會遇到阻礙。
毫無疑問,現在有很多關于Wi-Fi城域網的負面報道。比如,一直都希望Wi-Fi城域網能夠替代目前迅速下滑的撥號業務的Earthlink,已經宣布要暫停一些項目,它取消了舊金山的項目,并因為沒有在最后期限內完成任務,向休斯頓支付了罰款。此外,芝加哥也取消了城市網絡計劃。事情看起來有些不妙。
也許從這些負面新聞中,我們應該想一想,為什么人人都要為Wi-Fi城域網絡而煩惱呢?是我們不需要它嗎?畢竟,我們有以前的蜂窩網絡,WiMax也正在建設中,而且有很多線路適合安裝家庭Wi-Fi路由器。
但是,等一等。Geoffery Moor于1991年出版的一本小書《跨越鴻溝》準確地預測,并且解釋了Wi-Fi和那些相對較新技術的悲哀。這本書的中心思想很簡單:所有的新科技都要在鈴鐺狀的生命周期需求曲線上遇到障礙,這個障礙點被稱為鴻溝。鴻溝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是:令人興奮的新技術,比如Wi-Fi城域網,沒有完善的商業模型可以利用。
現在,我們不是在談進化,而是在談變革——打破過去的模式。像所有強大的新技術一樣,通常在開始時,誰也說不清用戶將利用這個新技術來做什么。同時,人們也不知道怎樣才能最好地部署這項技術。逐漸地,宣傳超出了現實,然后,鴻溝就出現了。這就是現在Wi-Fi城域網的所面臨的問題。
但是這項技術有什么根本性錯誤嗎?沒有。那競爭會葬送Wi-Fi城域網嗎?不可能。Wi-Fi網絡價格更便宜,速度更快,可以很好地補充無線廣域網。實際上,這兩者的結合會占據未來的移動網絡的主要地位。確實,Wi-Fi沒有競爭,是惟一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都以同一種方式運行的無線技術。
那么,Wi-Fi城域網絡如何才能跨越鴻溝呢?我認為Wi-Fi遇到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過多地干預了其部署,特別是地方政府一直要求免費服務和廣泛覆蓋。這些措施雖然符合政治利益,但并不一定適合Wi-Fi本身的發展。
對比過去,地方政府并沒有干預蜂窩網,那么為什么要干預Wi-Fi呢?這是因為,部署蜂窩網絡就是為了打電話。當蜂窩網絡出現時,幾乎所有人都有了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則被視為富人放在車上的奢侈品或玩具。而Wi-Fi網絡最初就被視為接入網絡的寬帶技術。這就是沖突所在了——寬帶線路不可能無處不在,但Wi-Fi信號可以。
由于缺乏競爭,確實需要地方政府停止干預,讓私人部門介入,最大化地發揮他們的作用,畢竟這是他們所擅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