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上的主流交換機可以細分為可堆疊型和非堆疊型兩大類。而號稱可以堆疊的交換機中,又有虛擬堆疊和真正堆疊之分。所謂的虛擬堆疊,實際就是交換機之間的級聯。交換機并不是通過專用堆疊模塊和堆疊電纜,而是通過Fast Ethernet端口或Giga Ethernet端口進行堆疊,實際上這是一種變相的級聯。即便如此,虛擬堆疊的多臺交換機在網絡中已經可以作為一個邏輯設備進行管理,從而使網絡管理變得簡單起來。
真正意義上的堆疊應該滿足:采用專用堆疊模塊和堆疊總線進行堆疊,不占用網絡端口;多臺交換機堆疊后,具有足夠的系統帶寬,從而保證堆疊后每個端口仍能達到線速交換;多臺交換機堆疊后,VLAN等功能不受影響。
目前市場上有相當一部分可堆疊的交換機屬于虛擬堆疊類型而非真正堆疊類型。很顯然,真正意義上的堆疊比虛擬堆疊在性能上要高出許多,但采用虛擬堆疊至少有兩個好處:虛擬堆疊往往采用標準Fast Ethernet或Giga Ethernet作為堆疊總線,易于實現,成本較低;堆疊端口可以作為普通端口使用,有利于保護用戶投資。采用標準Fast Ethernet或Giga Ethernet端口實現虛擬堆疊,可以大大延伸堆疊的范圍,使得堆疊不再局限于一個機柜之內。
堆疊可以大大提高交換機端口密度和性能。堆疊單元具有足以匹敵大型機架式交換機的端口密度和性能,而投資卻比機架式交換機便宜得多,實現起來也靈活得多。這就是堆疊得優勢所在。
機架式交換機可以說是堆疊發展到更高階段得產物。機架式交換機一般屬于部門以上級別得交換機,它有多個插槽,端口密度大,支持多種網絡類型,擴展性較好,處理能力強,但價格昂貴。
三、集群
所謂集群,就是將多臺互相連接(級聯或堆疊)的交換機作為一臺邏輯設備進行管理。集群中,一般只有一臺起管理作用的交換機,稱為命令交換機,它可以管理若干臺其他交換機。在網絡中,這些交換機只需要占用一個IP地址(僅命令交換機需要),節約了寶貴的IP地址。在命令交換機統一管理下,集群中多臺交換機協同工作,大大降低管理強度。例如,管理員只需要通過命令交換機就可以對集群中所有交換機進行版本升級。
集群技術給網絡管理工作帶來的好處是毋庸置疑的。但要使用這項技術,應當注意到,不同廠家對集群有不同的實現方案,一般廠家都是采用專有協議實現集群的。這就決定了集群技術有其局限性。不同廠家的交換機可以級聯,但不能集群。即使同一廠家的交換機,也只有指定的型號才能實現集群。如CISCO 3500XL 系列就只能與1900、 2800 、2900XL系列實現集群。
交換機的級聯、堆疊、集群這3種技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級聯和堆疊是實現集群的前提,集群是級聯和堆疊的目的;級聯和堆疊是基于硬件實現的;集群是基于軟件實現的;級聯和堆疊有時很相似(尤其是級聯和虛擬堆疊),有時則差別很大(級聯和真正的堆疊)。隨著局域網和城域網的發展,上述三種技術必將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