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項目建設的實際情況,傳統的數據中心建設周期通常分為決策階段、實施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生產完成階段。整個施工周期約為400天。
2.可擴展性差:
擴展能力對適應性非常重要。根據對未來業務需求的分析,根據最壞情況規劃系統容量。然而,他們無法預見3到4年后的情況,導致過度施工。
3.高能耗:
巨大的電力損耗。數據中心的運行需要大量電力。在傳統建筑中,沒有充分考慮能耗、制冷和氣流管理等問題。許多數據中心的pue都很高,采用了傳統意義上的高可靠性環境電源設備,但這些設備的效率較低,數據中心的pue在2.0以上甚至更高,這意味著數據中心使用的能源約有一半消耗在it負載上,另一半用于網絡關鍵物理基礎設施,包括供電設備、冷卻設備和照明設施。
4.機房運行維護困難:
It運維面臨諸多問題,陷入服務質量低下的困境:運維粗放、資源賬戶不清;再加上運維人員的輪換,運維人員不了解所有it資源,更不用說管理了;缺乏統一的服務接口人員,導致故障響應和故障處理跟蹤混亂;系統運維優化需要it人員積累大量數據和報表來得出結論,但日常it運維管理很難有效統計這些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