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數字農業成都研究院將著眼于推進農業數字化改造、發展農業數字經濟、打造京東農場(牧場)、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以及探索數字農業實際應用場景。重點圍繞“1+3+N”項目合作模式加速推進實施。即建立一個數字農業大數據中心,大力發展數字農業,融入國家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建設工程;以邛崍、崇州、大邑、金堂、蒲江等地為重點,通過蒲江獼猴桃整縣推進、金堂食用菌整縣推進等項目的實施,提升“油(天府菜籽油)、果(獼猴桃、柑橘)、菌(食用菌)”三個重要區域特色優勢農產品,建立N個京東農場(牧場)。
依托京東數字農業成都研究院,京東集團、成都市農林科學院、四川惠森農科集團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催化出一批能提升成都農業發展質量、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改變農村形態的好項目,推動成都數字農業加速發展。
![](/uploadfile/2020/0521/20200521092257617.jpg)
有人則會提出這樣的疑問,為了確保農業產業更好更快發展,需要怎樣利用大數據中心來支撐?
有相關專家曾指出,大數據技術在農業產業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分析當下熱門農產品的產、供、存、運、銷數據,建立重要農產品和特色優勢農產品數據庫,實現對國家或者區域重點農產品品種監測、總量調控。
充分利用遙感監測、統計上報及渠道采集數據,構建農業產業大數據庫,實現共建共享。在此基礎上,加強對數據整理、分析建模、預測預警、數據脫敏等信息處理,以消費需求為導向建立完善的重要農產品和特色優勢產業市場監測指標體系和預警預測分析系統,研判國內外農產品市場供求形勢,及時對市場運行風險進行預警。定期發布重要農產品價格信息,增強價格信息更新的及時性和這些信息對農民的可及性,從而更好地為農業生產決策和市場調控服務。
為此,多省份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了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河南省推進新型數字資源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天空地”一體化數據采集和監測預警系統,運用地理信息技術開展農業農村管理數據、空間數據等數據上圖入庫,實現可視化管理。統籌“數字政府”資源,建設資源共享、數據安全的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加強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農產品流通等大數據平臺建設。
廣西省建設農業大數據中心,打造“廣西農業云”,積極推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在農業全產業鏈的應用。啟動全國農業農村大數據示范?。▍^)建設,應用推廣了包括農業生產指揮調度、農業地籍信息管理、農情報送、農產品價格采集、土地確權、產業扶貧信息系統在內的一批農業智能化應用系統,實現“互聯網+”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的有效融合,推動農業生產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
黑龍江省樺南縣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上線運行,針對不同的使用對象提供“政務服務”與“商務服務”的應用場景,該平臺上線運行將有力推動樺南縣在“互聯網+農業”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各環節和農村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深度融合。
江蘇省豐縣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上線運行,通過該平臺可以全面及時掌握上至全國農產品生產數據,下至豐縣縣域范圍內農業的發展動態,用大數據厚植豐縣數字農業農村創新動能,進而推進農業經濟優化,實現可持續的產業發展和區域產業結構優化,進一步推動智慧農業的建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