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云鏈服務提供商,白山于2018年推出數聚蜂巢Orchsym,采用M-API三層架構理念,最大發揮微服務架構的優勢,敏捷應對企業數字化轉型。正如白山合伙人兼產品副總裁趙鵬(Eddie Zhao)所言,“IDC FutureScape在2019年全球CIO議程十大預測中提到,到2021年,在業務需求的驅動下,70%的CIO將通過API和體系架構為企業打造敏捷鏈接,這些API和體系架構將云供應商、系統開發人員、初創企業和其他公司的數字解決方案連接起來。”
目前,白山數聚蜂巢產品已為雪松集團、華晨寶馬、中船重工、東方明珠、格力集團等近百家大型企業提供服務。
![](http://www.guanglexin.cn/uploadfile/2019/0125/20190125083144505.jpg)
以下為演講實錄:
各位下午好!我是白山云科技的曹剛,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M-API成就新零售數字化轉型”。
先簡單自我介紹下,在這個標簽化的時代,我也先給自己打三個標簽。我的第一段工作經歷是在ERP公司,第二段是在整合數字營銷公司,第三段是現在比較火的政企中臺,也就是企業中臺和政府中臺。這三個標簽如果做一個重構,最上面其實就是快消行業的營銷群,最下面是以ERP為核心的支撐系統,中間是一個大中臺,把它們串聯起來就是現在我們提到的信息化架構。過去在服務客戶的過程中,我也非常深刻地感受到,做這幾件事時我們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以及需要付出的代價、匹配的資源。所以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題就是M-API如何幫助我們企業,特別是新零售企業做數字化轉型。
企業處于不同階段時,面臨的問題也不一樣。我們現在處于一個高度不確定性的時代,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怎樣才能快速響應就變得非常關鍵。對于個人來說,有一個更靈活的腦袋,可以很快地適應環境的變化。同樣,對于企業來說,如果企業有一個靈活的架構,那么實際上你在做快速業務創新和迭代的時候也就可以比別人跑得更快,這也是互聯網公司為什么在信息化行業跑得比傳統行業更迅速的原因。
我今天介紹的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第一部分是M-API的大背景和趨勢。2019年將是怎樣的一年?我個人給它的定義一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其實我現在也不確定2019年會發生什么,但我們感受到與往年不同的是,往年大家提的更多的是怎樣進行創新,但是今年我們看到,很多企業的IT預算沒有增加,反而有一定程度的減少,我們的業務不是大幅度地往前走,而是小心謹慎地往前走。現在很多企業進入了“雙螺旋戰略”,一方面找團隊進行快速創新,因為創新可以幫助企業走得更遠,也是企業的切入點,同時在傳統、擅長的領域精耕細作。比如過去在ERP公司,我們看到一些ERP業務系統已經停止了大版本升級,這個團隊我們的要求就是更好地服務于客戶,同時更好的給公司創造利潤,精耕細作,腳踏實地地做。另外一個團隊,大家都在做云戰略,做創新。
這些年遇到的最大沖擊就是電商對零售行業的沖擊。阿里提出了“新零售”這個概念,無論阿里還是京東,我們都能從中看到有一個不變的東西,所有的變化其實都是圍繞這個進行的。大家打開京東APP,第一頁看到的其實就是四個字“多快好省”,我覺得京東非常精準地定義了它可以為客戶創造的價值。盒馬鮮生更好地滿足客戶最后一公里的消費,真正體現如何更多、更好、更快、更省。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比我的競爭對手跑得更快?其實就是剛才提到的要擁有一個很好的IT技術團隊,而且架構非常靈活。
![](http://www.guanglexin.cn/uploadfile/2019/0125/20190125083219376.jpg)
這是一個數字化轉型的模型,我們可以看到最上面是企業的商業模式,包括組織形態,下面是基石,也就是IT業務架構等,這里面的核心是怎樣挖掘數據、使用數據、用數據創造價值。最底層是信息系統的架構,當處于傳統架構時,其實我們很難滿足每周一個創新,每月一個大版本快速的業務下沉,這也是傳統企業和互聯網這種有大量研發人員所不同的地方。
可以看到傳統企業或者是零售行業,大家面臨最大的一個挑戰是IT團隊如何能夠滿足業務部門提出的層出不窮的業務需求,即如何有一個可持續的交付能力。但是我們面對的是不斷創新的新技術,甚至有很多開源技術,到底用什么,不用什么。不僅如此,我們還會遇到很多老系統,這些老系統都是由不同的供應商系統提供的,歷史有5年甚至是20年之久,怎樣給老系統賦能?我們并不能推倒重來,同時做新業務時還要讓新老系統可以很好銜接。比如說我們做移動化,就是要把背后整個系統進行整合,互聯互通,最終體現在一個終端上,做人工智能和BI也是同樣的道理。面對這些挑戰,企業應該怎么辦?之前我提到了要有一個靈活的架構,下面簡單和大家分享一下架構發展的歷史。
我們可以把它分成三個大時代。第一個大時代是P2P時代,也就是點對點時代;第二個是傳統的SOA時代;第三個時代是從2010年開始互聯網公司推動的微服務時代。在企業系統非常少時,點對點的連接其實非常高效。但如果所有系統都進行點對點連接,當系統需要升級、改造,需要換供應商時,就會發現所有系統都要變,而每一個變都有預算和時間成本的支出。再往后的模式,一個核心理念就是“去中心化”,但是和中間件不一樣,中間件是要修一條高速公路,所有的系統都以我為標準,所有人都要按照我們的標準去做,敏捷性差,學習成本高。我們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基于M-API怎樣幫助企業進行微服務、服務化的創新,將資源放到業務應用開發團隊的手中,自主自助地完成企業項目,不需要更多的人就可以進行快速迭代。
和大家分享下整個M-API的趨勢,大家可以在這里面找到非常多知名的廠商。我簡單分享一個案例,M-API公司MuleSoft,2017年于紐交所上市,市值超過34億美元,2018年3月,被Salesforce以65億美元收購。一年的時間雙倍溢價,當時引爆了整個云服務市場。在這個時代中,我們看到了這個切入點,基于微服務架構,在將系統服務層抽取為微服務的同時,融入業務的服務流程,打造了M-API平臺。下面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白山M-API平臺的方案和產品。
首先我們強調架構,我們怎樣進行架構?我們的企業數據其實都在數據庫中,都在各個文件中、終端設備中,我們現在想做的是就像挖金礦一樣把下面的數據挖出來,變成API,而這些API可以把所有的數據挖掘出來,形成第一層。有了這些API以后,它還無法完成新業務的構建,那么第二層,根據業務邏輯進行流程編排,將第一層架構釋放的API與協議、算法等,進行重組,微服務化,可以通過可視化托拉拽組件的方式實現編排。比如說訂單,可以生成一個訂單的全生命周期,比如說我們物流的客戶,可以讓所有的廠商通過這個API下單,查看訂單量等信息。經過第一層與第二層的架構解耦與重構,我們將業務邏輯串聯起來,底層龐雜的業務系統,獨立為若干組件,以API形式通過第三層架構對集團部門、合作伙伴甚至上下游生態開放。今年其實非常流行的一個詞叫做“無邊界”,也就是說你把你的業務無邊界化地滲透到產業鏈中,也就是共享,一部分對內數據的共享,一部分對外數據的共享,這就是我們提供的三層架構方案。有三個應用場景,一是幫助老系統的優化,系統和系統之間進行互聯互通也可以解決。第二個場景是新老系統進行對接時,比如說我們做的主數據平臺,這些都可以為老系統和新系統進行對接。第三個場景是我們做了一些創新,比如說我們做一個人工智能平臺,這個人工智能平臺就要擁有數據,持續迭代。
圍繞前面提到的三層架構,我們提供兩大平臺進行支撐。一個是集成編排平臺,一個是API管理平臺。集成編排平臺就是幫助我們做API和構建API,它甚至可以把API進行組合,形成更新的服務化業務。有了API之后,通過第二個平臺進行API管理。我們可以把一個很復雜的場景通過API串聯起來,然后共享出去。API管理平臺也非常重要,一旦我們的業務涉及到C端,尤其是觸達到C端用戶時,API的管理就變得尤為重要。比如現在看到的萬達、嘉里中心、凱德商貿,我們進入后登陸商場的WIFI,連接到商場的停車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只需要用手機支付。這種大的商業綜合體,它的停車場其實都是外包給別人的,那么我怎樣掌控這部分的API?這時我們就需要一個平臺既可以保證它的安全,同時也可以收集數據。
![](http://www.guanglexin.cn/uploadfile/2019/0125/20190125083253320.jpg)
接下來我分享一個案例。排名世界TOP3的某石油公司中國全資子公司,該客戶希望做一個能力中心,打造10個能力中心,保障它的創新業務。我們看一下這張PPT,最下面的是該客戶的核心業務系統,它希望把這些系統的能力全部挖掘出來,建立一個能力中心,讓前端的業務通過數聚蜂巢的平臺調入。我們可以做三件事:第一件就是把底下不同的系統做成不同的API組,將CRM、OA、ERP、SD等核心業務系統的核心數據構建成API,使其核心IT能力及資源得到解耦,大幅降低對異構老系統的依賴,提升共享開發的能力。
有了這一層還不夠,還需要把業務加上去,通過API的組合和業務能力的組合形成一個編排平臺。再往上是通過API的組合形成一個一個業務的單元服務中心,比如說會員中心、積分中心。這種方式可以在小投入的方式之下獲得千萬級的平臺,同時可以滿足快速的應用。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解決方案的服務生態。首先平臺的部署非常靈活,可以支持企業本地部署、公有云部署、私有云部署、混合云部署。另外就是一個非常大的生態體系,幫助大家對接你的系統,比如說SAP,甚至還有做服務的合作伙伴。
最后介紹一下白山。白山成立于2015年,是全球云鏈服務提供商,通過建立數據與數據的連接,滿足客戶對數據內容的高速傳輸、網絡安全和應用整合等需求,為其提供數據的傳輸、存儲、治理和安全的全生命周期服務。
![](http://www.guanglexin.cn/uploadfile/2019/0125/2019012508342026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