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防控,優勢盡顯
根據研究機構Gartner給出的定義,“大數據”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來適應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大數據產業鏈主要包括數據采集、基礎設施和數據應用三大環節。在上游的數據采集環節,主要的“玩家”包括政府機構、大型企業、互聯網平臺等。作為數據生產者,上游玩家擁有更強話語權的同時,也受到最多關注。
在疫情防控期間,BAT等互聯網平臺型企業均應用大數據技術,切入疫情防控各環節。
其中,百度發布疫情實時大數據報告,有助于市民了解周邊的疫情發展,并幫助調配物資。百度地圖的人口遷徙數據直觀顯示了疫情可能的傳播途徑,驗證了人傳人以及疫情源頭等情況。數據顯示,從武漢市遷出的人員排名前三的分別是黃岡市、孝感市、鄂州市,從結果來看,以上三個城市的疫情嚴重性僅次于武漢。
作為重要數據來源,運營商的數據優勢顯著。首先,運營商用戶基礎大,在覆蓋面上的優勢無可比擬。其次,電信用戶實行實名制,運營商擁有真實詳細的電信數據。此外,處于數據交換中心,運營商能夠獲取地理位置等信息。疫情期間,手機用戶可以通過向運營商發送短信獲取個人軌跡,并將其作為返工后的輔助排查方式。
針對疫情,云天勵飛上線了自主研發的“深目”系統,這一系統可以針對目標人員的出行軌跡進行精確篩查。近日,深圳一男子隱瞞從湖北返深事實,當地公安部門借助該系統,查詢到該男子的多條外出軌跡和接觸人員。最終,與該男子接觸的72名居民和3名社區工作人員被隔離觀察。
聚焦萬億大數據紅利
疫情防控為大數據技術提供應用土壤,凸顯其產業的價值。事實上,作為戰略新興產業,大數據產業本身就屬于高景氣行業。
從全球范圍來看,根據Statista于2019年8月發布的報告,在2018-2020年的預測期內,大數據市場整體的收入規模將保持每年約70億美元的增長,預計全球大數據市場收入規模2020年將達560億美元。
![](/uploadfile/2020/0225/20200225102459661.png)
同樣根據Statista的報告,作為世界上數據量最大的國家,我國大數據市場產值不斷提升,2020年將超萬億元。
大數據產業規模在未來快速增長,指數級增長的數據量和新經濟價值是產業上行的基本邏輯。與此同時,政策及企業的積極挖掘以及技術體系的不斷完善,也是產業景氣度提升的重要原因。
中國已將大數據視為新經濟的重要支撐,且不斷改善政策環境。從2014年,大數據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再到寫入2016年頒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歷經預熱到落地,已進入深化發展階段。截至2019年底,除港澳臺外,全國31個省級單位均已發布了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的相關文件,
大數據技術體系主要由數據分析技術、數據流通技術和事務處理技術構成。據業內人士介紹,經過是多年發展,國內的大數據技術體系已經相當完善。
疫情過后,關注G端
根據訪問和交互頻率,大數據也可以劃分為熱數據和冷數據。在以往,以互聯網平臺數據為代表的數據已經得到重視,且在繪制用戶畫像、產品開放等方面得到充分利用。而來自政府部分數據,相當一部分屬于較少被使用的冷數據庫存。
一方面是缺乏整體協同的數據庫頂層設計,一方面是政府管理方式帶來的阻礙。談及大數據應用,打破“信息孤島”一直被視作難點。
而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應用G端數據得到提速。在疫情開始擴散的早中期,國家衛建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院士,就提出使用大數據摸排無癥狀患者的方案。
政策也很快給予支持,加速政府大數據的開放與融合。2020年1月27日,國務院發布《近期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方案》,即明確指出各地要充分應用“大數據+網格化”等手段進行疫情防控工作。
在G端大數據領域內,目前,公共衛生大數據以及公安大數據最為值得關注,且已經獲得資本市場的肯定。
浪潮健康是國內領先的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服務運營商。針對政府端數據,浪潮健康通過利用健康醫療大數據,在宏觀層面提供大數據的高層視圖,為宏觀層面的決策提供輔助支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融資低迷的2020年第一季度,浪潮健康完成了1億元A輪融資。
公安大數據方面,美亞柏科一直是細分行業龍頭。針對本次疫情,美亞柏科推出了基于公安大數據的疫情分析平臺。借助公安大數據支持疫情防控的美亞柏科,也很快受到資本市場關注,接受超兩百家機構進行調研。
事實上,作為重要的信息資產,大數據最早的經典應用案例就是用于流行性傳染病的防控。2008年初,Google推出Google流感趨勢網站,并根據搜索數據進行實時預測。結果,Google不僅準確預測到H1N1病毒爆發的時間和地點,更向世人揭示其應用潛力。
在新型肺炎疫情防控的過程中,依托成熟的產業,并借助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大數據優勢盡顯。病毒溯源,疫情追蹤,趨勢研判……找到了正確打開方式的大數據,再度證明其產業價值的同時,也將觸發新一輪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