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64層“竄天遁地” 讓無線信號飛一會
中洲控股金融中心(以下簡稱“中洲大廈”),地處深圳灣后海區域中心,四周環繞多重核心產業聚集區:東臨“金融商務中心”與“體育文化休閑中心”,南接“蛇口網谷”和“西部港口物流綜合片區”,北望“高新技術產業園”。同時,這里也以5A級綠色環保管理理念、高效的智能化管理系統、名副其實的酒店式物業管理而著稱。
為了贏得入住企業的青睞,中洲大廈更是花大力氣打造差異化特色服務:一方面體現在移動化商務服務,另一方面體現在移動化物業管理。那么,這里的Wi-Fi信號能夠承載這些“移動化”的服務與管理嗎?
在樓宇交付時,中洲大廈便實現了地上61層、地下3層的無線網絡全覆蓋。入住企業員工和訪客都可以輕松用網,并且在任何樓層的移動過程中,用戶都可以體驗無線網絡的無感知漫游和高速上網。即使在停車場,1198個車位也都采用了覆蓋距離遠、能夠自動調節信號功率的智能天線產品,保障移動終端進入無線覆蓋區域,始終信號最優。
要實現這樣的效果,深入場景的“量體裁衣”必不可少。據管理方相關負責人介紹,中洲大廈的每個無線場景都凝聚了智慧。他表示:“為了實現特色化、智能化的服務水平,大樓內每一個角落、每個場地的無線網都經過銳捷網絡這樣專業公司的設計和實地勘測。比如在餐廳、多功能報告廳等空間小、密度高的環境,我們采用了自帶衛星AP的高密度接入設備,實現單AP同時接入100人。而在辦公區域、逃生樓梯、管道井等分散的空間內,我們還統一采用了同頻組網、分區域覆蓋接入的銳捷智分AP設備,真正實現了無線信號無死角覆蓋。”
以安全之名 讓雙塔連接成就“智慧物業
在認證管理方面,中洲大廈A、B雙塔實現了Wi-Fi系統與電子巡更等物業系統對接,通過無線熱圖管理,實現了安保等物業人員的實時定位。
這對于中洲大廈的物業管理部門來說,可以說是實現了“智慧物業”的堅實基礎。首先,物業可以依據無線網絡采集、傳輸的數據,結合熱圖管理提供的室內地圖數據,快速、精準的響應入住企業的服務需求。其次,為了支撐突發性公共事件的輔助決策管理,樓宇的無線熱圖管理采用網絡側定位模式,通過和AP聯動,實時分析樓宇內訪客流量、訪客流密度,依照時間段分析展廳及配套商業的人員停留時間等關聯數據。最后,管理方還可以根據接入網絡人員的角色和使用習慣,進行了不同的認證策略控制。比如:物業辦公人員,采用了802.1X 的無感知認證方式,一次認證終身使用;寫字樓的訪客,采用二維碼掃描授權的方式,并且能夠對其上網行為實名審計跟蹤;對于寫字樓的辦公人員,可以根據入住企業的要求,提供Web頁面、帳號密碼等多種上網認證方式。
回看深圳改革開放35周年的歷程,伴隨著城市發展而不斷涌現的各個地標性建筑,電子大廈、國貿大廈、地王大廈……在不斷刷新深圳速度和高度的同時,也在中國改革開放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篇章。而隨著現代信息化社會的發展,地標性建筑物的建設,可能將逐步從物理高度的對比,轉移到環保、節能、智慧等綜合要素。從這一角度而言,以中洲大廈現在所展示出的網絡服務能力,無疑將成為深圳灣CBD智能寫字樓的靚麗風景。